研究院简介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光电与智能研究院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iOPEN)成立于20211月,前身为2014年成立的校级人才特区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矢志科技自立自强,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支撑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学校在光电智能领域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人才建设

研究院现有教职员工54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引育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5人、IEEE Fellow 2人,AAAS/OSA Fellow 1人。5人次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专任教师学缘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交叉互补,50%以上教授拥有5年以上国(境)外留学工作经历,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已形成一支国际知名、国内有影响力的光电与智能科学研究团队。


科学研究

新兴学科发展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研究院主动应变,依托智能科学与工程(代码:0812J1)交叉学科,开展临地安防(Vicinagearth Security,VS)技术体系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围绕信容(Information Capacity,IC;信息量和数据量的比值,衡量单位数据量的信息提供能力)与正向激励噪声(Positive-incentive Noise, Pi/π-Noise;探究噪声对信号分析的正向激励作用)科学问题,在数据获取、信息交互、集成应用等方面有6个主要科研方向。在数据获取方面,针对极端环境和复杂目标导致的数据扰动等问题,重点关注相干光探测稳定探测技术研究;在信息交互方面,针对跨模态数据难解算多智能体难协同的问题,深入研究跨域场景下的多模态认知计算群体智能决策等共性理论;在集成应用方面,面向国家在无人机攻防、城市安防、灾害救援、海洋探测等临地安防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涉水光学、跨域遥感等应用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面向国际竞争新格局、国家安全新需求以及国民经济新动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国家重大项目承担 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课题200余项,总经费超过2亿元,包括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级创新特区项目以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等。积极推动与国防军工大院大所交流合作,形成系列合作项目;同时注重与行业企业如华为、腾讯和滴滴等公司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光电智能产业化,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

高水平论文发表 已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IEEE汇刊、AAAI、IJCAI、CVPR、ICCV、NIPS、KDD等国际知名期刊和国际顶级会议发表论文600余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130余篇,ESI热点论文30余篇,IEEE汇刊280余篇,A类会议50篇,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引用100000(150000)余次。代表性学术成果还多次创造了学校在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历史性记录,例如,发表了西北工业大学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的第一篇论文;西北工业大学第一篇Science Advances和Physics Reports论文;第一篇所有作者均为西北工业大学的IEEE-TPAMI(国际模式识别顶级期刊)论文;第一篇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均为西北工业大学的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等。这些研究工作多次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AAAS Fellow、IEEE Fellow、OSA Fellow、APS Fellow、SIAM Fellow、AMS Fellow等国际知名学者在Nature、Science、PNAS、IEEE汇刊等国际知名期刊引用和正面评价;也被Nature News、LiveScience、ScienceDaily、Phys.Org.、EurekAlert、Yahoo!News、Scientific American等知名学术媒体专题报道。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究院获得系列科学技术奖励和荣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省部级及学会科学技术奖等 20 余项,其中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IEEE/Elsevier期刊年度最佳论文等。此外,还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全国创新争先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创战略性顶尖团队、CCF-ACM 人工智能奖、王大珩光学奖、腾讯科学探索奖。


人才培养

研究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低调务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国铸剑”的总师型人才特质内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光电智能领域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1项。

学生培养质量突出,实力与口碑俱佳。近年来,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国家一级学会和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人次。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赴慕尼黑工业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罗彻斯特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深造,或前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国防院所以及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国际合作交流

研究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定期举办学科讲座和论坛。曾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清华大学、百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等知名学者及IEEE汇刊等知名期刊主编或编委来院进行学术交流。研究院主办了“第一届临地安防技术研讨会暨人工智能高端学科论坛”“网络与数据科学前沿论坛”等,参与组织了第二届全国海洋光学高峰论坛、第七届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第十六届IEEE ICME、第二届IEEE信号与信息处理大会等。研究院广大教师多次受邀在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和国际知名会议做学术报告,近年来累计支持学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200余人次,有效拓展了师生国际化学术视野,提升了研究院国际学术影响力。


社会服务

研究院师生致力于领域相关的社会服务,在国内外学术组织、期刊任职100余人次,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次,国际权威学会会士(Fellow)8人次,国际知名期刊副主编或编委30余人次,担任知名学术会议主席、副主席4人次,PC Member 300余人次,为学术组织、学术期刊的建设以及学术会议的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院重视科普工作,多位优秀教师到中小学校、企业、社区、政府机关等为社会各界人士做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普讲座近百次,积极参与学校在各地的招生宣传工作,不仅激发了中小学生们的科研热情和对学校的向往,扩大了学校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还为研究院与相关企业或政府机关的合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院多位教师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陕西省青年联合会、西安市青年联合会等政府智库和社会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为激发青年人才潜能、推动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相关先进事迹曾多次被焦点访谈、朝闻天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2024年3月5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