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生活动 >> 正文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百名学生党员红色寻访暑期实践——甘肃高台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在革命老区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优势,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导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党员在实践教学中,感受历史情境、重温红色记忆、体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委学生工作部于2021年暑期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百名学生党员红色寻访暑期实践,21支实践队分赴上海、浙江嘉兴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过的革命老区、革命圣地进行深学、细悟、笃行。让我们一起走近甘肃高台实践队,了解他们的红色研学之旅。

 

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光电与智能研究院组建红色寻访暑期实践甘肃高台队赴甘肃开展红色寻访实践。实践队由11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研究院组织员黄蒙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研究院副书记罗向阳随行。为了加强活动组织、提高实践成效,实践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7月19日,红色寻访暑期实践甘肃高台队乘火车从西安出发,开始红色寻访之旅。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7月20日上午,实践队全体成员前往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设在兰州的公开办事机构,是领导甘肃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也是西北国际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被周恩来亲切的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在抗日战争伟大进程中,身处后方的甘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光辉旗帜的指引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使陇原大地成为抗日兵源、粮秣的重要补充基地、苏联援华物资的主要运输线,以及日军进行空中对决的又一重要战场。回首历史,我们面对的既是痛苦的记忆,更是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宏大发扬。

  

实践队和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塞上益行梦之队在金城会师,共同对纪念馆七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现场讲解和图片展柜所记录的事迹,深入学习甘肃抗日救亡运动的点点滴滴,领悟他们在党代表谢觉哉,处长彭加伦、伍修权领导下,坚定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舍身忘我的精神。参观结束后,两个实践队之间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同时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感受。尤其是在讨论到中国共产党先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进行救亡图存的伟大事业时,队员们纷纷被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实践队队员吴越、杨闯同学在现场完成了微党课的录制。

 

 

中国甘肃工委纪念馆

7月20日下午,实践队前往位于黄河第一大桥中山桥北侧的中国甘肃工委纪念馆参观学习。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甘工委,是1937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国民党统治区建立的地方领导机构。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甘工委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坚持团结抗日、争取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光辉历史,在陇原大地矗立起不朽的丰碑。

展览共分六个单元,全面展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兰州为中心建立的国统区主要组织及其活动,以详实的文献、档案、图片、实物史料为载体,并借助绘画、雕塑、沙盘、电子触摸屏、声光电模拟、多媒体影像资料等手段,再现党在甘肃国统区的光辉战斗历程。实践队队员马一凡、张叶欣同学在现场完成了微党课的录制。

 

7月20日晚上,实践队在临时支委的组织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讨论了对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与甘工委纪念馆的学习心得与体会。队员们纷纷表示,只有站立在中国共产党先驱们为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曾经战斗的地方,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以及他们所成就的事业的伟大。青年学子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伟大事业的关键依托,而对党以及革命先驱们的历史学习则是我们最重要的动力来源。红色学习,一直在路上。

 

 

兰州市烈士陵园、兰州战役纪念馆

7月21日,实践队首先来到兰州市烈士陵园,这里是为纪念解放大西北、解放兰州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两万平方米的墓区内,安葬着兰州战役中牺牲的918名烈士忠骨。

同学们在纪念碑前伫立、瞻仰,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其顶端金色五星在阳光下闪闪夺目,象征着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同学们在现场红色气息感染下,开始讲解微党课。“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后人的心中!”他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纪念碑前的广场上,诉说着当代青年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为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的资源优势和教育职能,致力于中华民族红色文化宣扬,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领悟红色精髓、争做红色传人、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践队在前期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就共建“红色传人”培育实践基地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受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委托和兰州战役纪念馆签署了共建培育实践基地的协议。兰州战役纪念馆馆长方居军和光电与智能研究院副书记罗向阳共同为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生“红色传人”培育实践基地揭牌。

  

随后,领誓人罗向阳带领实践队队员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响亮而透彻的声音回荡在兰州战役纪念馆内。

 

紧接着,实践队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对纪念馆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进行了参观学习。受到红色气息的感染,队员在先烈面前开始讲述微党课,队长庄凯慷慨激昂地讲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队员常伟、张宇泽、马欣、卢程军也都现场录制了微党课,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们英勇顽强的精神,为国家走向复兴之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期间,实践队与长安大学本科生实践队不期而遇,双方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了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7月22日,实践队来到位于甘肃省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陵园内沉睡着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英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学习红西路军的红色故事,实践队同西北师范大学实践队在兰州大学志愿者的讲解下对展馆进行了参观学习和交流。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红西路军进行的惨烈战斗,深刻地感受到红西路军为革命而奋战到底的精神与决心,没有他们的热血和牺牲,就没有现在富强和平的中国。

为了讲好红西路军的故事,让更多的青年继承红色基因,实践队在纪念馆内进行了微党课的现场录制。孙久凯同学讲述了红5军军长董振堂守卫高台的壮烈故事,芦瑞龙同学讲解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历史和意义。

 

7月22日下午,实践队代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签署协议,共建西北工业大学“红色传人”培育实践基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副馆长陈殿才和实践队指导教师黄蒙一同为实践基地揭牌,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传扬红色故事,树立学习榜样,提升政治觉悟,传承红色基因。

 

 

拜访老党员,感受如磐初心

1、林致中

1928年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先后任酒泉地区科委主任、敦煌县委书记、酒泉地委宣传部部长、兰州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

93岁的离休干部林致中老人,有着77年党龄的老党员,目前住在兰州电影制片厂旧家属院三室一厅的老房子里,过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老人家里最引人瞩目的是客厅墙壁上的两幅地图,分别是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行政区划图和甘肃省敦煌市行政区划图,这是老人曾经奋斗过的两个地方,也是老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

1928年,林致中出生于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处的定边县,当时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一岁多那年,土匪进村抢粮,母亲在跟土匪搏斗的过程中受伤,那时缺医少药,不久因破伤风去世了。母亲去世后,就由奶奶抚养我长大。”

1944年,16岁的林致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农村娃娃,当时在一所完全小学上学,因学习成绩好、表现突出,组织上就有意培养我。学校的教导主任冯刘山老师经常给我讲,共产党好,跟着共产党不会错。当时组织决定发展我为共产党员时,我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但组织说当前革命形势很严峻,党内一切活动都是保密的,连家里人都不能知道。我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我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形。”

1945年,解放战争打响了,那一年林致中17岁,是陕甘宁边区“三边公学”学生。由于战争没学可上了,他跟随组织撤退到山里,参加了敌后武工队,主要是配合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收集、传递情报,宣传进步思想,发展党员等。“一支队伍往往10余人,人数太多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一遇到危险就化整为零,往山沟里钻。”

1981年8月7日,担任敦煌县委书记的林致中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邓小平在去新疆视察的途中来到了敦煌,“我带队去柳园火车站迎接,并送他们到宾馆下榻。”虽然过了近40年,老人还记得当天下着雨。第二天,林致中向邓小平汇报了莫高窟研究和保护面临的问题。老人回忆说,邓小平听取汇报和实地视察后,一再强调“敦煌文物天下闻名,一定要想办法保护好。敦煌的保护是件大事!”不久后,国家拨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解决莫高窟保护存在的问题。老人说邓小平视察敦煌时的重要讲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下定决心要扭转“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

林致中老人在讲述了人生中几个重要片段之后,寄语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好好学习、练就过硬本领,走入工作岗位后努力工作、克己奉公,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于老人家中照片的翻拍:右二为邓小平,左二为林致中)

 

(来源于老人家中照片的翻拍:前排左三为邓小平,左一为林致中)

2、马贵英

1942年生,上海人,中共党员,1962年响应党和国家支边号召来到甘肃省兰州市邮电学校学习,之后到酒泉从事通讯方面的工作直到退休。退休后返回上海。

如今已退休二十余年的马贵英携子孙再次来到甘肃,回到曾经艰苦奋斗过的地方,追忆当年的青春岁月。

关于当年的生活方面,她讲到,当时年轻和同学主动报名来了这里,刚来的时候感觉气候太干燥,饮食也不习惯,后来就想着来这里就是为党和国家努力工作的,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一干就是几十年。那会想家了就写写书信,因为做通讯工作,所以有时候也可以打座机电话,以解思乡之情。

作为一名老党员,马贵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会看报纸,听广播,密切关注国家的大事。她讲到,党员当然要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分析国家现状,把国家安全与稳定放在首位。当年没有互联网,主要就是共享信息,每个人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一点点,大家一分享就都知道了,然后大家经常一起学习讨论,这对于提高政治素养很有帮助。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大家得到信息的方式更快更容易了,但也不要忘了多多交流互相学习,分享彼此的理解与看法,辩证地思考与消化彼此的观点,相互学习交流,才能共同进步。

就是因为老一辈人的无私奉献和默默坚守,才换回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学习老一辈人可贵的精神品质,向他们致敬! 

  

返校后,实践队也将结合“人人讲党史”活动,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支部牵手1+1”共建活动等形式积极宣讲好本次寻访中学习到的党史故事、红色精神精髓,当好学好、讲好党史的排头兵,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图文:甘肃高台实践队,审核:彭蓉 罗向阳